“云尚课堂”博物馆里知多少?
2023年1月1日是公历纪年的 “元旦”,世界上多数国家通称的“新年”。这一期的“云尚课堂”,株小博不给大家介绍“费脑”的生僻字,我们来说说简单却内涵丰富的“元旦”二字。
yuán
元
“元”是指事字,古文字中字形像一个侧立的人。《说文》中释义:“元,始也。”本义是“头”,头位居人体最高处,而且功能非常重要,因此引申表示首要的、第一的,也用来表示天地万物的本源,含有根本的意思。
甲骨文
甲骨文中的“元”字除上方写法外,还有一种写法是在 “” (人)的头顶上加一短一长两横指事性符号“
”(上),上短下长两横是甲骨文中的“上”字,因此“人”与“上”两字会意,“元”即指人的头部。


金文与小篆的字形与甲骨文字形一脉相承,字形如一个侧立的人形突出其头部。《金文编》中论述最早的“元”与“兀”为一个字。
隶书
元的隶书则将侧立的“人” 形变成“儿”字,字形隶变后“兀”与“元”分立为二个字,“元”字的字形因此固定下来。
dàn
旦
“旦”是指事字,《说文·日部》中释义:“旦,明也。从日见一上。一,地也。”译为日出天亮,即“早晨”、“破晓”等。“旦”字是人类使用最早的文字之一。
早在五六千年的大汶口文化时期,陶器上面刻有日、月、山符号,形似现在的“旦”字,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日月的崇拜;


山东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的大汶口文化期大口尊及“日、月、山”符号
甲骨文中将“旦”写作上下两部分,上边是太阳,下边是太阳出来照在地上的光影,如海上日出的景象,表示清晨日出明亮之意;
金文则是将光影处填实,像太阳跃出海面,正与水相连;
小篆将黑影改为一横代表地平线,表示日出地平线上。
yuán
元
dàn
旦
“元旦”是合成词,元,谓“始”,凡数之始称为“元”;旦,谓“日”,指“日子”,两者合称即是“初始的日子”。“元旦”一词最早出现于《晋书》:“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,其实正朔元旦之春”。南北朝时,南朝萧子云的《介雅》诗中也有“四季新元旦,万寿初春朝”的记载。看到这里或许有的朋友会问:“这里的元旦看起来像农历的新年,和我们现在过的元旦节并不是一个节日呀!”
株小博在这里为大家解释一下。
民国以前,元旦即为现在的“春节”,也就是农历新年。在我国历史上,一些时期对新年的说法并不一致,比如:夏以正月为岁首,商以十二月为岁首,周以十一月为岁首,秦统一六国后,以十月为岁首。汉武帝太初元年(公元前104年),邓平、落下闳等人创制了《太初历》,规定夏历正月为岁首,此后各朝各代都延续了这一规定。
辛亥革命后,1912年1月1日,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,在《大总统誓词》上署名“中华民国元年元旦”,采用民国纪年。1949年9月27日,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,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名为“元旦”,农历正月初一定为“春节”。因此,古籍中记载的元旦指的是如今的农历春节,而如今的元旦指的是公历纪年中的一年之始。
这一期的“云尚课堂”株小博为大家介绍了“元旦”二字以及“元旦”的来历,接下来大家还想了解什么常见字或者生僻字背后的故事,可以后台留言@我们,我们在线等您来互动哦!
- 上一篇:上期回顾|“云尚课堂”博物馆里知多少?
- 下一篇:株洲博物馆元旦开放公告
- 返回列表